近日,为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推动新型文化旅游功能区建设,济宁市教育家协会就文旅融合发展课题到鱼台县开展考察调研活动。会长刘宝之,副会长王永贵、刘奎峰,常务副秘书长兼高等教育与智慧校园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甘天栋,研学旅行与国际交流服务部部部长王云刚、副部长姚秋芳,宣传编辑与党建工作部副部长李同宁等参加调研活动。市文促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涛,市老摄协著名摄影专家孟庆杰、孙传信等应邀参加了活动。山东京杭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祖,鱼台县湖西红色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刘昭利、刘宝超、李汉玉等陪同调研。
考察团在李金祖同志的带领下,先后参观考察了闵子祠、樊子祠、鲁隐公观鱼台、超化寺、稻米博览馆、孟楼湿地、惠河码头、鱼稼里等旅游景点。
参观结束后,在鱼稼里会议室进行了座谈交流。李金祖、陈涛、王永贵、刘奎峰、甘天栋、孟庆杰、刘宝超、李汉玉、王云刚、刘宝之等同志先后发言,不仅畅谈了参观感受,还就鱼台县文旅融合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或设想。
刘宝之会长在发言中指出,鱼台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厚重,鱼台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善良,鱼台发展日新月异、亮点纷呈,尤其是近些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事业发展都进入快车道,取得长足进步,我作为鱼台人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他强调,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对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人民群众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是今年市教育家协会主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做好这一课题不仅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还能为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有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正确思路。刘会长表示,市教育家协会愿配合县委县政府工作,发挥会员的智力优势,携手市县社会组织共同做好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为鱼台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大家一致认为,鱼台县历史文化灿烂、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交通区位优越,具备了建设新型文化旅游功能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大家还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上取得共识: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 旅游有“热点”、关键靠“文化”, 红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文化旅游,要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注重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只有坚持正确的思路,做到“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才能做好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据了解,鱼台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东濒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从东部穿流而过,南与江苏省徐州市毗邻,西与金乡县接壤,北与济宁市隔河相望,总面积654.2平方公里,人口47万,辖2个街道、9个镇。隶属孔孟之乡济宁市,因境内遗有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素有“鱼米之乡、孝贤故里、滨湖水城”之美誉。
历史文化灿烂。鱼台是“千年古县”,早在六七千年前,境内就有东夷太昊部族聚居,从栖霞堌堆等古遗址中,曾发现鱼台先民创造的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等中华民族的早期文化,是儒家“孝贤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区域,运河文化、湖西红色文化、湖渔文化、民俗文化等也独具特色。鱼台人才辈出,是孔子著名弟子、七十二贤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的故乡,“五里三贤”“芦衣顺母”“五里三进士”等佳话流传不衰。
农业优势突出。拥有鱼台大米、鱼台甲鱼、鱼台龙虾、鱼台毛木耳4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优秀主产基地县、中国毛木耳之乡、中国杞柳之乡、中国生态龙虾之乡、中国生态食材之乡和山东省十大淡水养殖强县。鱼台大米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常年种植面积32万亩左右;鱼台龙虾生态种养、肉嫩鲜美,稻(藕)虾共作面积达15万亩,龙虾产业年产值实现20亿元;毛木耳产业是鱼台独具特色的区域农业产业,种植面积7800余亩,是全国毛木耳生产规模最大县,产量占据全省总产量的80%以上;杞柳产业是支撑鱼台经济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3万余亩。
生态环境优美。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拥有12万亩生态湿地,形成春天可听百鸟争鸣、观百花斗艳,夏天可怡然垂钓、赏荷采莲,秋天可捕虾捞蟹、摘菱收芡,冬天可看芦花飘飘、鹭栖雁息的优美景观。鱼台县是中国绿色名县、山东省生态经济十强县。
鱼台县部分文化景点介绍:
1.鲁隐公观鱼台:鲁隐公曾在此观鱼
鲁隐公观鱼台位于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西。是春秋时期棠邑治所。公元前718年(春秋隐公五年),鲁隐公在武棠亭观鱼。现遗址面积1.2公顷,南北长125米,东西宽96米,高3米。土层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细绳纹陶器片等。北部断崖处,曾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部顶至1.5米处,曾挖出石匣墓,墓中有汉代陶器和汉画像石。1985年4月17日,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6月20日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鱼台上现存“鲁隐公观鱼处”碑,碑阳文字是崇祯九年(1639年)所刻,而碑阴所刻“重修武棠亭鲁侯观鱼处记”却是清雍正三年(1975年)撰文。明、清两代相隔99年同树一碑,实属罕见,堪称美谈。
台上原有古柏一百多棵,文革中将粗、大、直的伐去盖房修船,现仅剩下14棵。为加强对该遗址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安排专人看管,并植松、柏、花、草进行绿化,现已成为一处集文物保护和旅游观瞻为一体的园林式风景胜地。
景区距鱼台县城10公里,距武张公路300米,距济徐高速鱼台段1.5公里。
2.樊子迟遗址:千古圣人在此习作
樊子,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前505或515—?),春秋末鲁国人,亦说齐国人,孔子学生。其先祖出于周太王次子仲雍支孙仲山甫(鲁献公次子),辅佐周宣王,致宣王中兴,成为一代名臣,官至卿士,被宣王封于樊,赐樊侯,建樊国。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历史上的樊,在今河南济源市,原为商汤王后裔七族樊氏的居地樊陂,后改阳樊。周灭商后,周武王把商裔七族交由纣王之子武庚管理。后随武庚反周,被周公旦和姜子牙征伐,其余一分为三,一部交微子由商改宋,另一部交姜子牙迁齐监管;余部交卫国,由周公旦同母弟康叔监管,为奴,姓失。
樊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十八岁时,曾去曲阜拜孔子为师,但当时因孔子周游列国未回,未能如愿。后同冉求仕于季孙氏,深得冉求信任。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春,齐伐鲁,冉求率左师御齐,樊迟为副将,他作战勇猛,率师冲入齐军,大败齐师,取得胜利,立了战功。当年秋,孔子回鲁,收樊子为徒,并为孔子赶车,不离孔子左右,是孔子晚年得意弟子之一。
樊子勤学好问,求知心切,曾三问孔子“孝”、“仁”、“智”,当面向孔子请教种田种菜;即使在陪孔子散步午雩台下还问:“崇德”、“修匿”、“辨惑”等问题。仅三年,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精通。这是在孔子弟子中所少有的。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樊子守丧三年。时不久进入战国,樊子为避战乱,尤为昔战齐故,曾一度在邾、陶隐居。后同闵子、宓子来棠地办学,传道济水一带(现鱼台武台),弟子数百人。世称五里三贤,既出其故。
据传樊子来棠后,不但积极协同闵子、宓子办学,还关心当地的农业生产,他根据当地地势涝洼的特点,摸索出一套挖方坑筑台田,形成了粮基鱼塘、圃基鱼塘、果基鱼塘、桑基藕塘等生产模式,广为流传,至今还对农业生产起到一定作用。
鲁悼公十四年秋(公元前454年),闵子、宓子、樊子驱车同去曲阜祭奠先师孔子,途中樊子因风寒暴卒于陶,终年52岁。在闵子、宓子的主持下,将樊子葬于原故居樊庄村(现鱼台县樊庄村)西南一里许的济水北岸,武棠亭下。距今已两千四百六十余年。樊子祠、府原在其故居樊氏村内,因历史原因,清乾隆四年改建在武台村中。
樊迟墓位于鱼台县王鲁镇五台村南50米处,西距武棠亭遗址约300米。一九八五年定位鱼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定位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建国55年来第三批定位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暂定为一万平方米。
3.超化寺:鱼台唯一现存唐建古刹
超化寺座落于武棠亭遗址顶端.始建于864年(唐咸通五年).先时殿宇僧舍峻整,僧众几百.迨明弘治初年,寺倾圮过半.僧人宗昭(俗姓樊)费资百金重修,正德年间建伽蓝殿3间.未及塑像而流寇火其方丈.至嘉靖初年,樊骥以己资工塑伽蓝神像,建方丈三间.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伽蓝殿为霪雨倾坏,骥之弟骐,亦出已资命匠修建,并于殿侧立碑记之,名为”重修超化寺殿记”,邑人王秀民撰文(此文见鱼台县志,康熙版).1990年唯余伽蓝殿.2006年重修伽蓝殿,现檐阿华彩而轩翔,为鱼台唯一现存唐建古刹。
原创文章,作者:梧桐树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njyj.net/archives/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