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工作 忠心为民参政
——记济宁市政协常委、民盟济宁市委副主委刘宝之
走进济宁市第一中学,提起刘宝之老师,无不交口称赞,学生叫他“好老师”,同事说他“好大哥”,领导称他“好委员”。尤其是对他的为人,有口皆碑,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是:正直,宽厚,实在,是名副其实的“德高望重”。刘宝之老师是济宁一中的政治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还是中国教育学会普通中学德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是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型”教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政治辅导教师”、“山东省高中教师培训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盟务工作者”、“济宁市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
热爱教育,真切对待学生
刘老师是在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乡任代课教师的,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才使他有幸成为新时期第一届大学生。他从事教育工作已有38年,始终不忘党和政府的培养,坚持把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作为己任,把“让学生满意”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学生在我心中”是他一贯遵守的工作原则。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着想,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做事,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他多年担任高三政治课教学,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讲课充满激情,注重发挥学生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所教政治学科高考成绩多次获全市第一名。他担任班主任近30年,重视人文关怀,突出做人教育,善于培养学生自信心,所负责的班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在全校同类班级中总是名列第一。2001年他负责的班,本科上线人数在全市名列第一,其中有两名学生分别考入北大和清华,占当年全市考入此类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二。他所教学生累计已有10多名考入北大、清华。他的学生现在已有近20名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有20多名获得博士学位。他多次在全市高三教学研讨会上介绍教学经验、举行公开课。2003年5月,济宁市电视台“新闻十分”节目曾专题介绍过他的教学方法和典型事迹。
他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早在1993年他就开始组织学生成立“社会调查小组”和“社会热点研究小组”,一直坚持到现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他撰写的《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认识和实践》等10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刊物上。主编出版了《新高考备考方略与创新训练》、《主体探究学习方略》等教学用书10余本。承担和参与教育部重点规划研究课题两个,主持省课题研究一个。
心系民生,真情铸就提案
刘宝之是2003年当选为济宁市政协委员的,10年来,他不辱使命,尽职尽责,为民代言,敢于担当,树立了良好的委员形象。他作风干练,办事认真,无论是政协会议,还是民盟活动,他总是准时到达,从未缺席,真正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干”。他经常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到学校、医院、社区、厂矿、乡村、市场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听取群众呼声,探求济宁发展良策。不管是参观考察,走乡串亲,还是同学聚会,朋友来访,都成了他向民众寻求发展之策的机会或途径。
10年来,他撰写提交的政协提案70多件,有20多件被列为重点提案,其中《抓住南水北调机遇谋划济宁发展良策》、《关于加快基础教育发展的建议》、《关于公车改革的建议》、《关于加快济宁一中新校区建设的建议》、《关于建设济宁市杂技城的建议》等10多项提案先后得到四任市委书记和市长的批示办理。还有多项关乎民生的提案,诸如,《关于将人民公园改建成市民休闲场所的建议》、《关于迁移古槐路夜市的建议》、《关于在附小北邻洸河路架设人行天桥的建议》、《关于向无收入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的建议》、《关于规范我市高中招生秩序的建议》、《关于拓宽任城路的建议》、《关于彻底改造西门大街的建议》、《关于开发济宁运河文化旅游景观的构想》、《关于重建太白楼的建议》、《关于建设济宁生态保护区的建议》、《关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收费的建议》等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这些提案和建议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已经产生积极影响。
自2008年以来,刘委员已连续六年在市政协会议期间召开民生专题座谈会上发言,就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公”浪费、农村养老、择校收费、学生健康、教育发展等民生问题,向书记、市长建言献策。他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乐于助人,真诚奉献爱心
刘宝之出身于农民家庭,父母为人忠厚诚实,仁慈善施,在乡间村里德高望重,享有盛誉。他从小生长在农村,深受父母亲的教育和熏陶,这对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参加工作后,他始终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在上世纪70年代为了多交“爱国粮”而无怨无悔地把大米口粮换成地瓜干充饥,始终不忘改革开放使家庭生活由贫穷变为富裕。在他看来,现在生活好了,有点钱了,就应当帮助弱者,这也是必须的。
他自1990年开始帮助困难学生交纳学费,先后资助的学生已有20多个,这些学生大都考上大学成了才。2006年9月,他带领民盟普教支部到梁山武校参观,当得知那些小学生均来自农村而且不久就要出国演出时,他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1000元钱交给学生,用于他们增加营养。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先后三次分别向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民盟中央捐赠救灾款共计4000元。他多次为身患癌症的高校的一中校友慷慨解囊。他还为家乡修建乡村道路捐款献微薄之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应给予切实关怀。孤残儿童,缺少父母之爱,我们更要对他们倍加关爱,帮助他们成人成才。”这是刘宝之在08年带领盟员到市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时所说的话。09年“六一”儿童节,他再次带领普教支部和机关支部的盟员,到市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给孩子们送去了服装、食品、药品、书籍等礼物,价值5000多元。还与孩子们一起唱生日歌,朗诵古诗,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脸,他十分欣慰。在民盟市委开展的“手牵手·情系情·心连心”关爱孤儿结对救助活动中,他每年捐资600元,结对救助两名孤儿,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采访结束了,我们对刘宝之老师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真”字,真情的教师,真正的委员,真实的人生。他工作日志扉页上的座右铭,使我们领悟到他人生的追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撰稿:刘小颍)
原创文章,作者:梧桐树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njyj.net/archives/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