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援疆精神,不负青春韶华
——记济宁学院大学生援疆实习支教团领队李爱兰
“践行援疆精神,不负青春韶华”。这是济宁学院援疆教师李爱兰在奔赴新疆时的决心和誓言,更是她在新疆支教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和实实在在行动。近日,李爱兰带领的济宁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团队完成援疆支教工作,载誉归来,受到学院领导和师生的热烈欢迎,对他们在新疆的优秀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鉴于济宁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团队的优异表现、实践成果和辛勤付出,济宁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团入选山东高校“品牌系列”,这是省教育厅对济宁学院援疆支教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李爱兰,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济宁市教育家协会会员,现任济宁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副教授,民盟济宁学院总支部委员会副主委,济宁市教育家协会高等教育部副部长。2022年2月,为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大学生援疆实习支教项目,济宁学院选派以党员为骨干的66名大学生到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援疆实习支教,学院党委任命李爱兰及另一名老师作为济宁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团的带队老师。
作为一名带队教师,肩负着支教团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指导工作。走访支教单位,了解支教单位每个支教学生的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当同学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英吉沙实验中学的宿舍时,便开始了李老师一天最忙碌的时刻。每天晚上九点左右在英吉沙实验中学的操场上或宿舍里就会看到李老师的身影,要么和学生谈心,要么凭借着自己曾在中学任教的教学经验给同学们进行教学指导,快速提高同学们的教学能力。晚上十一点查寝后确保每位同学都已安全回到宿舍才离开校园回到住所。经过一个学期的朝夕相处,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李老师,同学们对李老师的称呼也由李老师变成了兰姐。
在大学生实习支教带队期间,李老师在培育桃李、文化润疆、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坚持党建引领强支教,提高支教团成员的政治站位。李老师虽然是一名民盟盟员,但她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模范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支教团临时党支部扩大会议,带领学生党员和班委进行政治学习,使支教团认识到自己不仅仅要完成师范生的实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肩负着教书育人、“文化润疆”的使命。
把“文化润疆”作为支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把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融入到支教工作中。充分利用济宁学院地处孔子故里的地域文化优势,组织支教大学生带领支教单位的中小学生网上游曲阜,感受儒家文化魅力。联合济宁学院团委、图书馆联合举办“孔子学堂”文化润疆经典云共读系列活动,以国学经典《三字经》、《论语》、《诗经》为主题进行诵读活动,学写毛笔字,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支教大学生在思想上进行引导认识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还在教学中指导他们在教与学中快速成长。指导支教大学生认真备课,要求他们每周至少听指导老师的一节课,虚心向支教单位的优秀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在教学岗位上快速成长。在生活上对支教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李老师的真情付出赢得了学生的真诚信任。
多元活动促团结增情谊。通过和食堂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到高中的个别学生还存在着生活困难的情况,她发动了“石榴籽助学行动”,拿出了一个月的援疆补助资助生活困难的高三学生,同时通过发朋友圈来引起亲朋好友的关注,一些亲朋好友也慷慨解囊,让生活困难的学子们生活无忧的去备战高考。
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组织支教团与当地少数民族师生联合举办了“青春五四民族团结文艺汇演”,精心编排的节目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通过排练、彩排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民族团结。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在援疆的近150个日日夜夜里,李爱兰老师始终牢记教育援疆使命,树好孔孟之乡援疆大爱形象,时刻思考“为什么来疆?离疆时留下什么?”最终,她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撰稿:济教协 宣)
原创文章,作者:梧桐树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njyj.net/archives/2286